高校师生频繁使用AI工具,新规逐步出台
79
0
高校师生普遍使用AI工具,文科生也不例外。在处理大量文字材料、文本润色和翻译时,AI成为科研的主流工具。据统计,国内高校几乎全部师生曾在学习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从未使用者仅占1%。近六成师生频繁使用,其中18%每天多次使用,堪称“重度用户”。
从复旦到剑桥,中外高校纷纷为AI使用立规。面对AI带来的学术诚信风险,多所高校出台规定,明确禁止AI用于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环节。2023年,香港大学曾短暂禁止ChatGPT,随后又免费提供多种AI应用。英国顶尖大学也经历了从禁用到解除的过程。专家认为,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需有原则和边界,高校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对AI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高校对AI的态度经历了从担忧到有限放开的变化。初期主要担心学术诚信问题,如作弊和剽窃。同时,还忧虑学生过度依赖AI,导致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然而,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已使用AI完成作业。教育者意识到,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AI互动的能力。复旦大学允许在文献检索、图表制作等方面科学使用AI,并推出AI相关课程。这表明高校正积极探索AI教育的合理路径。
尽管规定出台,实际执行仍面临挑战。AI使用的界定模糊,难以完全监管。部分学生表示,在论文构思和润色阶段使用AI辅助较难被发现。专家指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对抗过程,如同当年的论文查重系统催生了洗稿现象。AI时代下,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核心能力培养,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
腾赚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ulanwray@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