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遭“硕鼠”侵蚀
医保基金遭遇“硕鼠”侵袭,黑色产业链悄然形成。近期调查显示,医保骗保出现新趋势,由“职业开药人”、药贩子、药店、诊所构成的“回流药”产业链正侵蚀国家医保基金。犯罪主体多元化,参保人员占比超五成,通过超量配药、重复配药等手段牟利。例如,陕西榆林一慢性病患者常某,利用医保报销政策漏洞,多开低价药转卖药贩子。
“回流药”交易模式简单,药贩子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如100元药品经医保报销后参保人自费20元,药贩子30元买入60元售出。肿瘤靶向药、慢性病处方药最受药贩子青睐。诈骗团伙利用他人医保卡大量配药,查获药品可达数十吨,医保卡上千张。此类犯罪呈现职业化、组织化特征,形成“收卡—开药—销售”的闭环,各环节参与者共享非法利益。
调查还发现,“回流药”存储条件恶劣,药品质量堪忧,甚至成为“夺命药”。药贩子还会以假乱真,将真药盒装上假药或过期药出售。此外,定点医疗机构也参与骗保,采取挂床住院、过度诊疗等手段套取医保基金。如山西大同一民营医院,诱骗老年人和贫困户住院,通过空挂床位、虚假检查报告等方式骗取医保基金,金额巨大。
骗保手段日趋隐蔽,定点民营医院院长、实际控制人等为主要犯罪主体,犯罪手段包括空挂住院、串换病种等。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逐年增长,职业骗保人组织化程度提高。重庆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全流程造假,各科室协同作案,涉嫌骗取国家医保基金达3.3亿元。
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持续加大监管力度,追回巨额医保资金。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机制,深化相关改革,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真正惠及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