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交易监管新规威力显现 股票量化私募转向中低频赛道
今年以来,曾经一路狂奔的量化私募基金行业(以下简称“量化行业”)正在降速——行业整体规模和产品业绩均出现明显下滑。降速的同时,整体交易也在降频,转向中低频交易赛道成为一些量化私募的新选择。
针对高频交易(量化交易的一种形式),监管部门此前明确了高频交易标准,宣布对高频交易实行差异化收费,目前正稳步推进中。据记者了解,高频交易的费率或大幅提升,监管细则有望今年10月推出,这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高频交易面临提费
高频交易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程序化交易,今年以来,为了规范程序化交易行为,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对程序化交易实施报告管理等制度。其中,针对高频交易,监管部门明确高频交易标准,并对高频程序化交易进行差异化收费。
目前,证券交易所对高频交易的筛选标准是每秒最高申报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2万笔以上。从筛选结果看,高频交易账户数量总体不多,但交易金额较大。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针对高频交易的费率或将大幅提升,监管细则有望今年10月推出。一些从事股票高频交易的投资机构,近期就可能推出的交易费率变化,开始对自身交易策略进行调整和测试。
“高频交易里设定了换手率和撤单率的豁免,我们只需要微调就可以符合规则。监管部门希望标记高频交易的账户数量下降,我们尽量不触及或者触发额外收费,只等监管细则出来,然后按照规定来配合执行。”上海一家头部量化私募表示。
南方一家头部量化私募创始人也告诉记者,目前高频程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正在稳步推进,将会促使量化行业更加注重交易的合规性与合理性,在避免影响市场与股价的前提下规范使用程序化交易工具进行报单交易。
高频交易量大幅萎缩
统计数据显示,此前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持股市值约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5%,交易金额占比约30%。高频交易额约占程序化交易额的60%。
上海一家量化私募负责人表示,由于交易限仓、期货交易手续费返还的取消,今年股票及期货市场高频交易的交易量均出现大幅萎缩。
“高频交易是基于对市场价格的短期预测,从几秒钟到几十秒钟不等。这类市场参与者的参与度降低,会直接影响市场短期价格发现的有效性。换言之,在几秒钟到几十秒钟的这个时间维度上,信息体现到市场价格中的效率会降低,应该理性客观看待高频程序化交易的利与弊。”上述上海量化私募负责人说。
量道投资合伙人房明告诉记者,目前资管领域的交易策略、交易频率只能算中频,本质上不在高频交易范畴,但由于要降低冲击成本,量化普遍采用算法交易,可能会导致撤单率等一些指标需要优化,行业现在的交易都是正常的。
上述南方头部量化创始人表示,一些过往交易频率较高的团队,为了避免触碰高频标准主动调整策略降低交易频率,头部量化机构都在降低交易频率。这次费率调整对大部分产品没有影响,但对于少量规模较大、高频策略使用较多的产品,头部机构都在积极调整选股策略与算法交易方法。
幻方量化称,按照交易所对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使用高频策略的资金量在整体量化投资规模中占比并不高。与此同时,随着对高频交易监管的强化,高频类策略未来在量化投资中的占比将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