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推动算-电协同项目
8月9日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实施算力与电力协同项目。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永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算-电协同”不仅是指算力与电力的配合,更是追求更全面的“算-电-热-碳协同”。这一政策将利好液冷、热泵、储能、微电网、综合能源、能源互联网以及信创等行业。
宏观上,算-电协同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新能源与算力资源的时空匹配布局。新型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对电网平衡提出了挑战,而数据中心的工作任务及电耗特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作为电力需求侧的灵活性资源,实现“源荷互动”。此外,算力运行产生的中低品位热能可通过液冷技术和热泵技术回收利用,与周边建筑或工业用户结合,助力新型能源系统的清洁化。
要精准统筹数据中心发展需求与新能源资源,需考虑能耗水平、网络带宽等因素,并采用数电联营、绿电聚合等模式。建议加强算-电协同调度平台建设,促进算力中心综合能源项目的落地。为了保障新能源就近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提高风电预测精度,精准预测数据中心电耗特性,并合理配置储能设施。
关于数据中心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重点在于低品位余热的高效利用。通过液冷技术,数据中心散发的余热温度可达45℃及以上,利用高温热泵技术,能效比可超过300%,余热可用于供暖或热水供应,减轻电网压力并提高能效。此外,还需解决供热距离、长时蓄热等问题,并探索合理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标准。
算力与电力协同的相关政策将利好液冷、热泵、储能、微电网、综合能源、能源互联网以及信创等行业,这些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