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与财税改革
7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等官员出席,介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目前,中国的关税总水平为7.3%,低于加入世贸组织时9.8%的承诺水平。为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对大约1000项商品实施较低进口税率,并与32个国家或地区实行优惠协定税率,同时在海南实施“零关税”政策,打造开放高地。
关于消费税改革,王东伟表示,计划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零售端,并逐步将其下划给地方,以此来拓宽地方财源。此外,考虑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合并成地方附加税,并授权地方确定税率。环境保护税也将改革,拟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
针对非税收入,王东伟指出,将规范管理,适当下沉管理权限,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并将所有依赖行政权力获取的收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对于收费公路问题,将依据“受益者付费”的原则优化相关政策。
今年中央财政已向地方下拨115亿元救灾资金,涵盖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及水利设施修复等多个领域。此外,还将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的使用进度,支持重大项目实施。
截至目前,已发行41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同时,财政部强调将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严格依法组织收入,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强化民生保障,财政部将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并加强与就业政策的联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及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面,将适当加强中央事权,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由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执行的事项。同时,将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与事权的匹配度。
今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0.9%,尽管增幅较小,但总体呈现逐月回升趋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11.8万亿元,确保了基层“三保”支出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