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等官员出席并介绍了我国外贸发展的最新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接近1.6万亿元,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居全球首位。我国已成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企业数量较2012年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规模首破21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飞跃式增长,进出口总值从2012年至2023年增长了17万亿元,这一增量在全球贸易排名中可位列第四。同期,海关监管货物量增长了54.5%。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显著增加,如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产品的出口分别增长了8倍、1.8倍和15.2倍。此外,海关将继续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针对外界关于我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言论,赵增连表示这是个伪命题。例如电动汽车领域,预计到2030年全球销量将达到4500万辆左右,相当于2023年中国产量的5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没有过剩,还丰富了全球绿色供应链,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海关总署表示将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深化进口通关监管创新,支持进博会等开放平台建设。同时,海关将推出更多通关便利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此外,海关正研究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以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和企业的全球化需求。
在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海关将持续推进相关措施,包括提升通关效能和物流效率、助企纾困和深化改革等。目标是在2026年建成智慧海关基本框架,到2029年形成完整的智慧海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