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遇冷 新策略引争议
市场的连续调整导致投资者情绪低迷,这也影响到了基金的发行。有消息称,华北一家小型公募在推销旗下新发行的偏股型基金时,提出“封闭期内不建权益仓位”。尽管这种说法似乎符合投资者的保守心态,但专业人士警告,这可能构成违规营销。
近期成立的18只主动权益类新基金中,10只产品的净值波动率不到0.1%,只有5只实现了净值增长。近三个月内成立的77只主动权益新基金里,39只产品的净值波动不超过1%,超过80%的新基金出现了亏损。这种情况下,“封闭期不建权益仓位”的营销策略显得尤为突出。
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最近发行的产品承诺,封闭期将缩短至1个月且不建立权益仓位,预计9月初开放。该基金采用Smart Beta策略,结合红利与低波动性,旨在通过量化选股超越市场表现。基金合同规定,股票资产占比需在60%到95%之间,其中港股通标的股票不超过50%。不过,有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指出,这种营销手法违反了合同规定,偏股型基金应在建仓期内达到合同规定的最低权益仓位,否则可能构成违规。
目前,许多新基金在建仓时都显得更为谨慎。Wind数据显示,自7月1日以来成立的18只主动权益新基金中,仅有5只实现了净值增长。其中,国寿安保农业产业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0.24%,而长城周期优选和华夏红利量化选股分别下跌了10.22%和2.44%。近三个月内成立的77只主动权益新基金中,超过一半的产品净值波动不超过1%,63只产品出现亏损,占比高达81.81%。一些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新基金也未能幸免,如银华富兴央企8个月封闭和达成卓远视野均出现了小幅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