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淘宝天猫新势力周新在何处?科技与商业结合探索“从交易走向消费”
数字科技,正成为影响服饰潮流的重要因素。
8月22日,2022淘宝天猫服饰行业秋冬新势力周开启。本次新势力周的主题是:从交易走向消费,将万千风格匹配万千需求。
“淘宝天猫正在不遗余力地把新科技、新产品应用到服饰产业,和百万商家一同推动服饰产业从品类到款式、趋势洞察、风格细分、内容表达向精细化发展,洞察用户对美的理解,让商家在时尚的土壤中,获得更多的确定性。”淘宝天猫产业发展及运营中心服饰时尚总经理乔乔表示,她希望通过新势力周缩短普通人与时尚的距离,每个人日常点开淘宝,就能身临时尚大秀。
这些变化也体现淘宝天猫融合后的“从交易到消费”战略正在新势力周落地。无论服饰、家装家居还是美妆,淘宝天猫所有行业都在回归消费者体验,平台和品牌、商家一道,直连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洞察并满足10亿消费者需求,从交易本身向影响消费者决策和用户体验延伸,服务好消费者。
探索“从交易走向消费”,将万千风格匹配万千需求,让淘宝天猫新势力周走出一条和四大国际时装周不一样的时尚之路。淘宝天猫新势力周,已成为洞察10亿用户需求、呈现万千风格的服饰潮流新风向标。
新势力周聚焦“四个创新”变化
记者从淘宝天猫了解到,淘宝天猫的每一个行业都在走向更贴合自身行业特性的垂直化运营之路,新势力周正是淘宝天猫服饰行业从交易走向消费、垂直化运营变化的探路者。
今年,行业、商家和消费者将从4个创新看到2022新势力周发生的新变化。
在直播技术创新方面,通过XR前沿技术打造的“超级直播秀”产品,将创造商家、商品与消费者全新互动模式,实现直播形态的更新迭代。
在商品内容化创新方面,通过“搭配”技术产品,助力商家垂直化升级店铺,将服饰商品内容化、品牌化展现,从而完成商家整体内容化转型。
在消费体验创新方面,通过“魔尺”产品实现量体裁衣的尺码数字化识别体验,方便消费者打开淘宝即可智能量体、智能试穿。
在风格数字化创新方面,运用淘宝天猫的趋势洞察能力,将服饰行业原有的6大风格拓展到50多种,各大风格又分化出上百种精细化风格。
乔乔介绍,从新势力周已经能看到淘宝天猫服饰行业“从交易到消费”的变化:淘宝天猫服饰行业通过风格数字化洞察趋势风格和品类,商家通过平台提供的技术能力,朝着内容化品牌化方向升级店铺,淋漓尽致展现自己在服饰行业的专业表达和不同见解,完成整体的商品内容化转型。
据了解,这些体现科技与商业结合典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将开放给包括中小商家在内的所有商家。
与此同时,新的技术也在前台服务着消费者,成为帮助消费决策、带来消费体验提升的颠覆性工具。
图说:淘宝天猫新势力周运用XR等前沿技术探索“从交易走向消费”
市场检验凸显创新价值
淘宝天猫新势力周正在成为融合时尚潮流、消费趋势发布的新秀场。国潮品牌RUSURE在本次新势力周首次尝试了使用“超级直播秀”,通过虚拟场景渲染技术将时装秀搬进直播间。据悉,直播将设置在专业的影棚中进行,3D科技和高清摄像机实现虚拟与现实元素相互交融。
“椰风树影的海滩、简约时尚的街景是国潮服饰RUSURE的时装秀场景,视觉感官将带给用户二次元和电子科技的未来感,最有意思的是,消费者不仅可以在前排看秀,还可以现场下单购买”,王伟露说。
RUSURE在2020年年底入淘开店,如今店铺年成交同比增长超300%。王伟露回忆,店铺开张第一年,首先想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独特的风格定位,在和淘宝小二反复商讨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后,王伟露把RUSURE定位为美式复古运动风,成功切入新赛道。
过去一年,淘宝天猫服饰孵化超1万家年营收过百万的新商新品牌,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春夏新势力周期间,新风格趋势如新中式、纯御辣妹风、御姐轻熟的淘宝端搜索量分别同比增长341%、2600%、801%,部分设计师原创品牌在春夏新势力周期间成交同比增长约350%。
“服饰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迫切任务,数字经济发展为构筑我国服饰产业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宝贵机遇,亟需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焕发新活力、释放新潜能。”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于畅表示,淘宝天猫的优势在于科技与商业模式深度结合,将万千风格匹配万千需求,用技术捕捉潮流,搭配确定性生产和销售,既满足消费者丰富多元需求,也用精准产销带给商家确定性的生意增长。
图说:淘宝天猫风格数字化图谱:从秋冬9大风格趋势细分出50余种特色风格
乔乔介绍,通过技术,她希望能够把服饰的美进一步展现、强化,“科技和商业的结合,是服装行业新的机会,今天的新势力周是一个真正的、多元的、包容的时装周。”
独立设计师品牌FUSSED,多位创始人有过国外学习和设计工作经历,其店铺如今在淘宝年销售过亿,联合创始人郑楠说:“淘宝天猫运用科技拉近了普通受众与时装周的距离,让我们这些从线上起步的品牌,在潮流的把握和产品的创新上,反应更快。与四大国际时装周相比,淘宝天猫新势力周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董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