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有没有价值?
最近我的粉丝群每天都为元宇宙争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个争议点是,元宇宙有没有价值?
我从今年初Roblox上市时开始关注元宇宙,五月份当我采访巴克云CEO刘智聪写了《反垄断、web3.0、元宇宙和数字乌托邦》一文时,身边还没几个人听过元宇宙。但自11月脸书更名元宇宙之后,元宇宙迅速成为各种圈子灸手可热的话题。
大众对元宇宙的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加入的十几个微信群,原来分属不同的领域和群体,但现都在讨论元宇宙。更让我惊讶的是,有一天我刷视频号直播,刷到一个教别人做私域的大V,居然也在谈元宇宙。不知道从哪里请来的一位嘉宾,不知所云,但粉丝求知若渴,屏幕上不停刷出各种问题。
元宇宙是什么?现在有很多争议。目前达成共识的恐怕只有一点,即元宇宙是互联网的下一个形态,腾讯和阿里都在公开场合表达了这一点。但是,元宇宙应该是什么样子?怎么做元宇宙?除了分析师等第三方机构的各种理论分析,没有哪家公司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因为元宇宙涉及各种复杂的技术,加上这个名字及其远景带有的科幻色彩,大部分人对元宇宙都是不明觉厉,但一头雾水、将信将疑。
更有一种声音认为,元宇宙就是一个骗局,是炒作、是割韭菜;元宇宙不过是科幻片中的场景,它不可能实现,也没必要实现。甚至有人认为,发展元宇宙,人类是在自取灭亡。
元宇宙的反对者们并非不懂技术,就如我粉丝群中的一些反对者,他们恰恰就是从事互联网技术的,深谙技术发展的历程、优劣。
元宇宙的反对者们认为,所谓3D、沉浸式的体验在本质上是没有价值的。人们当年上淘宝买东西不是因为它的技术,是因为它便宜。现在人们在手机上买东西,也不是因为体验好,而是因为用手机买东西方便。再牛逼的体验都不是核心,不是刚需,除非元宇宙中的衣服做得比淘宝便宜。电商赢过实体,不是因为它是一个APP,而是因为它的供应链。
关于元宇宙倍受推崇的用户创建,十多年前就火了的游戏《Second Life》(第二人生)就是用户创建,这是最接近元宇宙形态的,迄今为止在3D体验上还没有游戏超越它。
元宇宙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加上3D技术、VR设备、算力限制等因素,元宇宙的成本会很高,但对生产力并没什么提升,元宇宙没什么价值,最终顶多就是游戏。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想起当年在传统媒体担任科技版负责人时,从2007年第一部iphone手机问世,直到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迎来爆发之前,业内翻来覆去为几个问题争论不休:移动互联网有没有前途?能不能取代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
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今日头条浑然不觉中对媒体格局的改写。今日头条刚出现时,不仅我们这些传统报人,甚至门户网站都对它嗤之以鼻,直到发觉用户和广告都被它抢走。中国从来就不缺媒体,内容任何时候都是过剩的,今日头条凭什么?后来,大家才弄明白,今日头条是用算法推荐打败了自己的编辑推荐。
今天当很多人论断元宇宙没有什么价值的时候,我想,这是不是跟当年大家对移动互联网的质疑,以及我们对今日头条的轻视是一样的。
所以,不管未来元宇宙是什么样子,此刻我宁愿用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它。
游戏将率先走向元宇宙,这个我觉得毫无疑问。既然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那不管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最先被大规模用户接受,并且最先找到盈利模式的都是游戏。元宇宙时代,一定也是如此。
然后说电商。我是很不喜欢上网购物的人,尤其买衣服,因为店铺里一张张衣服图片的陈列,让我感觉很抽象,很难想象衣服上身的效果,完全失去了试衣服的乐趣。如果是一家3D的店铺,跟线下店一样,“我”可以进去,在货架上挑选,在“身上”试穿,如果店铺装修得不错,我还能逗留一下,跟店主聊聊天,这种类线下的体验会让我更容易买到称心的衣服。
反对者们说,这建店的成本多高啊,衣服能比淘宝便宜吗?我为什么要上元宇宙去买?我认为,随着边缘计算、5G甚至6G、VR、3D渲染等各种相关技术的成熟,当这种沉浸式的3D体验足以吸引用户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家使用,成本自然就会下降。如果确认这种体验感的购物方式是未来趋势,商家就一定会想办法用便宜的产品来吸引用户。
我记得十多年前淘宝在开拓市场时,扶持了一批淘品牌,这些淘品牌通常靠一个低价爆款吸引用户,它们的成功带动传统线下品牌纷纷跟进,拉开了中国长达十多年的电商大潮。未来元宇宙怎么做电商,我想肯定也会诞生一批元宇宙原生品牌。
用户是被培养出来的。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打车软件,当时大家都在争论滴滴等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竞争冲击对错与否,打车软件在资本的支持下用补贴砸出了网约车司机群体和用户群体,培养了中国人使用打网约车的习惯。
我相信,只要技术成熟,体验足以吸引够多的用户,其应用和普及并非不可能。虽然我们反对资本无序扩张,但不得不承认,资本能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并撑到市场成熟和爆发那一天。
元宇宙将同样如此。毕竟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饱和了,用户也厌倦了,现在GUCCI这些大牌都在ROBLOX中办虚拟艺术展了,天猫双十一也搞了个元宇宙艺术展,宝洁、巴宝莉都推出了数字藏品,大家都在寻找一些新鲜的玩法来打造品牌、吸引用户。
除了游戏、电商,我觉得元宇宙应该还有很多应用。比如美术馆,在疫情前,我每年至少出国旅行一次,逛美术馆是我最喜欢的项目。我常常是一开馆就进去,马不停蹄,甚至连中饭都不吃,一直看到闭馆的时候工作人员来清场,但每次还是留下很多遗撼。而现在疫情了,哪都去不了。如果把美术馆复刻到元宇宙,展厅、作品跟现实一模一样,3D的、沉浸式的,就像我亲临现场,我可以随时随地去逛,还可以约上朋友一起,边看边聊,该多好。
元宇宙对时空限制的突破,跟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样,而且它将更高级。举个例子,世界知名美术馆都有官网,比如乌菲齐美术馆,如果要去线下参观,你必须上它的官网先预约,为此你要先注册一个帐户,然后再提交护照等资料,而我很不喜欢注册账户。未来的元宇宙,每个人都有一个数字化身,这个数字化身是惟一的、通用的,到哪个元宇宙平台都通用,就如我去参观全球各地的美术馆,都只需出示护照一样。
而且我认为,在一个跟现实世界逼真的虚拟世界中,能衍生出很多商业模式。比如,我可以花钱请一个艺术系的老师陪我逛元宇宙美术馆;当我想念京都、马德里等我喜欢的国外城市,我随时可以上元宇宙去逛,以我对它们的熟悉程度,完全可以顺便给人当个导游,赚点零花钱。
元宇宙时代将产生的应用,一定是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记得2010年当我拿着谷歌第一部手机G1去英国参加诺基亚的发布会时,我用它只能很艰难地发邮件和微博,当时大部分人都仍然坚信诺基亚是最好的手机。当时我也没料到,今天用手机可以做如此之多的事情,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打车、买菜、坐公交等等。说到坐公交,我记得当年有人跟我说未来用手机坐地铁公交,我不假思索地反驳:用手机多麻烦啊,有羊城通不就完了吗?如今当我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在广深之间穿行时,偶尔也会想起自己当年的狭隘。
当然,决定元宇宙能否成为主流的不再是我这样的老家伙,而应该是00后。他们是玩手机、玩游戏长大的,更习惯和迷恋虚拟世界。如果说元宇宙制造的沉浸式体验感跟3A游戏大作很像,把开会、上课等场景搬上元宇宙,变成类游戏式的体验,也许天然就符合00后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宇宙更不可能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