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新能源势不可挡 六大产业链投资机会

安撕家 484 0

新能源车销量高增拉动电池放量,国内外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大增。预计全球2021年装机量将达到290GWh,2022年达到450GWh;国内2021年装机量达到155GWh,2022年达到230GWh。

  磷酸铁锂风头正劲,高镍三元未来可期。2018-2020年,三元电池产量一直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而2021年以来,受益于技术迭代(CTP、刀片电池的技术突破)以及成本优势,及储能、两轮车等非动力电池需求逐步爆发,磷酸铁锂电池开始加速。产量上,三元电池5月份开始被磷酸铁锂反超,当月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占比达到63.6%,随后一直保持领先优势。装机量上,磷酸铁锂电池7月份超过三元电池。动力电池厂商加大对磷酸铁锂的布局,除了传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德方纳米(300769)、裕能、龙蟠科技(603906)等加速产能扩张,化工企业龙佰集团(002601)等也跨界布局磷酸铁锂产线。磷酸铁锂凭借自身成本优势叠加能量密度改善的情况下,2022年将在产量以及装机量继续保持60%以上的市场占比。

锂电池:新能源势不可挡 六大产业链投资机会-第1张图片-腾赚网

  高镍三元向上趋势不减,未来可期。从技术迭代和规模优势的角度考虑,高镍三元依然是未来动力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一方面,动力电池需解决续航里程的痛点,方式是提高电池能力密度,相对于CTP和刀片电池从物理层面进行技术迭代,电化学材料体系的升级则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关键,三元电池通过增加正极材料镍的占比可有效提高电池能量密度。2021年1-10月,国内三元高镍材料产量(NCA型和811型)达到11.8万吨,同比增长258%,预计高镍电池需求将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龙头领跑扩张,二线竞争激烈,盈利有望改善。近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份额看,中日韩牢牢占据前十,CR10占比近85%以上,宁德时代(300750)与LGC共同分享全球动力电池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头部企业进入早、技术积累深厚、不断投入研发、绑定整车客户,继续扩大竞争优势。2021年1-11月,宁德时代全球装机量79.8GWh,同比增长180.1%,全球市占率31.8%,与第二名的LG化学继续拉开差距。

  国内来看,宁德时代(300750)是绝对的龙头,市占率50%以上,比亚迪(002594)紧随其后,二线厂商如国轩高科(002074)、孚能科技(688567)、亿纬锂能(300014)、中航锂电积极扩产布局,2021年1-11月CR5达到83.3%,其中中航锂电累计装机量市占率提升至6%,超过国轩高科和力神,二线厂商竞争激烈。

  宁德时代(300750):作为全球龙头,几乎覆盖所有的国内自主及合资整车厂,配套海外宝马、戴姆勒、大众、丰田、PSA、现代等,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并进入欧洲建立生产基地。竞争优势明显。

  孚能科技(688567):取得戴姆勒订单,戴姆勒入股孚能。

  亿纬锂能(300014):进入戴姆勒、宝马、福特。

  国轩高科(002074):大众入股国轩高科。

  对电池厂来说,成本传导更致力于长期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提升全球竞争力。华安证券认为,2022年随着中游材料部分环节产能逐步释放,高企的材料价格有望缓解;此外,电池厂与整车厂商协商价格且逐步建立金属联动机制可有效缓解电池厂成本压力,毛利得以修复;同时,下游高需求趋势下,电池厂商出货量将大比例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储能锂电爆发在即,市场空间星辰大海。储能作用是调节用电高峰、提高用电效率,对促进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起到重要作用。储能方式主要包括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截止2020年底,全球累计储能装机规模191GW,其中90%为物理储能中的抽水蓄能,但此类技术受地理因素限制较大,而电化学储能具有不受地理因素限制、快速响应能力强等特点,正在大规模商用部署,有望逐渐成为主流储能方式。需求端:光伏、风能发电加速并网,需要对应配套储能系统;5G基站建设需求高密度能量电池以取代铅酸电池,加速储能锂电需求放量。预计2023年全球储能领域锂电新增装机有望达到61GW。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及投资机会:

  上游锂:供需高度紧张,锂价中枢维持高位。

2021年受益于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度持续超预期,供需错配下锂价持续上涨,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从年初5.20万元/吨、4.95万元/吨分别涨至28.60万元/吨、22.70万元/吨,全年涨幅分别为450%、359%。预计2021-2023年,锂供给需求差为-1.6/-1.3/-0.6 万吨LCE。上游锂资源的战略性不断加强,各方加大全球锂布局,锂盐供给成为中下游产能释放的决定因素,利润上移。需求方面,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锂电储能相关产能有望在需求驱动下继续向上打开空间,横向拉动本轮锂资源牛市时间持续性,纵向提升行业景气度。华安证券测算,2021-2023年全球锂需求量为54.4、72.8、92.0万吨LCE,三年复合增速超30%。锂供需全年有望处于紧平衡状态,高景气度持续,锂价中枢受供需关系支撑维持高位。

  中游材料扩产提速,关注格局清晰、优势明显、供需仍然紧张环节。

  1、正极:磷酸铁锂持续放量,高镍未来已来。

2021年1-10月正极材料产量为78万吨,同比提升95%,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占比40%,三元材料占比39%,磷酸铁锂正极产量于7月首次超越三元,之后继续拉开差距。随着下游储能、两轮车等非动力电池的需求爆发,未来磷酸铁锂将持续放量。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呈现出较为分散的局面,2021年1-10月德方纳米(300769)出货量市场占比第一,为22.9%,湖南裕能市占率为15.99%,2021年1-10月CR5 达到69.9%,头部企业市占率稳步提升。高镍方面,国内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占比逐年增加。2021年Q3高镍8系产量首次超过中镍5系,占整个三元正极材料产量41.3%,同比增长19.6pct。

  2、负极:供给紧张,石墨化价格攀升,一体化企业将受益。

  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带动负极材料等行业快速发展。2021年1-11月国内负极材料产量62.67万吨,同比增长98.8%,目前国内负极材料企业已形成三大四小格局,头部公司凭借产品、客户、产能和成本等优势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中贝特瑞(835185)占24%、江西紫宸占16%,杉杉股份(600884)占15%,CR3达55%。负极材料加工制造过程中,石墨化成本占55%,石墨化价格的波动对负极企业成本影响较大,能耗双控的限制之下,各地陆续出现限电停产,供给端持续紧张。目前石墨化代加工价格高增的市场环境下,拥有高自供率的负极企业有望显著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占有率,各负极厂商加速扩产石墨化产能及负极一体化项目。

  3、隔膜:供需偏紧格局好,湿法隔膜市占率稳步上升,涂覆膜替代进行时。

  锂电隔膜行业为传统重资产行业,受设备、资金、技术工艺要求高等限制,扩产周期长,产能释放节奏缓慢,未来1-2年主要隔膜企业产能增量有限,新进入行业公司受良率,产能爬坡影响,释放产能难度较大。2022年湿法隔膜市占率或将进一步上升,逐渐成为主流。干法隔膜受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增量支撑,市场份额呈谨慎乐观态势;“无机+有机”涂覆膜性价比凸显,代替基膜正在进行时。

  国内隔膜行业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恩捷股份(002812)隔膜出货量长期保持全球第一,国内二线优质隔膜厂星源材质(300568)、中材科技(002080)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出货量稳步上升。2021年1-11月隔膜出货量来看,恩捷股份继续保持45%的高市场占有率,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虽然二线隔膜厂出货量稳步增长,但增量占比小于恩捷股份。整体来看,锂电隔膜行业集中度继续向领先厂商集中。

  根据GGII的锂电池需求数据,推算全球2022年隔膜需求有望达到122亿平,增量角度,今年隔膜需求增量达38亿平,而新增有效产能低于30亿平,行业整体有望保持供不应求状态,竞争格局良好。

  4、电解液:产能逐渐释放,关注新型锂盐LiFSI进展。

  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带动电解液产销两旺,主要原材料六氟磷酸锂、VC等大幅跳涨,带动电解液价格上行,电解液头部厂商盈利改善,产能扩张积极性高涨,凭借资金优势向上游原材料环节进行一体化布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2年,随着原材料六氟磷酸锂、添加剂和溶剂扩产逐步落地,原材料供需矛盾或将缓解,电解液产能有望逐渐释放,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靠拢。新型锂盐LiFSI凭借材料性能优越进入市场导入期,但目前商用比例仍偏低,随着未来几年头部电解液厂商积极扩产产能落地,有望加速渗透。

  国内电解液市场份额有向龙头厂商集中的趋势。2021年1-11月,国内排名前三的天赐材料(002709)、新宙邦(300037)、江苏国泰(002091)产量分别为12.7、7.2、5.5万吨,市场份额分别为34.28%、19.38%、14.84%,前三市场份额达到68.50%,相比2020年进一步提升。2022 年,电解液产能持续释放,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公司率先进行一体化布局,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5、铜箔:优质产能整体短缺,极薄铜箔逐渐主流化,关注PET镀铜膜技术进展。

  2021年锂电铜箔行业整体满产满销,主要企业开启扩产计划,但高端铜箔产能受设备、生产工艺及技术壁垒限制,扩产建设周期长,部分产能预计2022年才能释放,短期供给缺口难以得到满足。极薄铜箔有利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为下游电池厂降本增效,性价比突出,受此影响铜箔极薄化进程加速。总量看,2021-2023年全球锂电铜箔产能为36.8、49.7、65.9万吨,需求量34.6、49.2、67.3万吨,行业整体紧平衡。考虑到优质锂电铜箔产能仍整体短缺,极薄铜箔仍然有望保持供不应求状态,拥有极薄产能的厂商或将进一步实现盈利厚增。

  极薄铜箔目前国内仅嘉元科技(688388)、诺德股份(600110)等极少数企业有能力实现4.5μm铜箔的真正规模化量产。PET镀铜膜还未实现规模化量产,但由于其材料禀赋得到主流铜箔厂商的重要关注,是铜箔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待技术取得进展性突破后或将为行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6、铝塑膜:软包驱动铝塑膜需求,国产替代进行时。

  铝塑膜是软包动力电池重要原料,铝塑膜主要用于封装锂电池,防止水份、氧气、碰撞外力因素等对锂电池造成损伤,主要应用在数码3C电子消费电池和软包动力电池上。铝塑膜制造工艺复杂难度高,动力电池铝塑膜较普通铝塑膜在阻隔性、使用寿命、安全性等性能上要求更为苛刻。受技术壁垒和下游需求动力等因素影响,国内能达到动力电池厂商铝塑膜认证标准的产能极少,技术壁垒导致日韩长期占据产业链主要市场份额。

  近年来,国产铝塑膜技术工艺逐渐成熟满足动力电池应用标准,相关产品技术指标与日韩进口不断缩小,下游应用端受软包动力电池需求增长、磷酸铁锂电池开启软包技术路线等影响向上打开需求,终端动力电池厂商开始沿产业链寻求稳定持续、成本较低的铝塑膜供应商,国产铝塑膜厂商积极迈开扩张步伐,有望依托高性价比和国内本土优势推动国产铝塑膜市场占比逐渐向上。目前,紫江企业(600210)、新纶科技(002341)、明冠新材(688560)等铝塑膜企业进入下游动力电池厂商认证流程中,铝塑膜国产化进程有效推进。

  据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或将达到88.6GWh,若以每GWh软包动力电池用150万平方米铝塑膜计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铝塑膜需求量将达1.32亿平方米。按照上海紫江中端铝塑膜23.5元/平米的单价计算,国内软包动力电池铝塑膜市场空间约为31亿元

  铝塑膜是锂电材料唯一尚未国产化环节,国产替代至关重要。随着国内铝塑膜厂商技术逐渐成熟,产线良率提升,国产铝塑膜有望对日韩进口产品进行替代,增量空间广阔。

  六大产业链公司:

  电池厂环节:中长期角度来看,锂电行业仍保持高景气度发展,依旧是最好的投资赛道。而随着中游各环节逐步释放产能,高企的材料价格有望逐步缓解,同时电池厂与整车厂协商价格、且逐步建立金属价格联动机制,能够有效转嫁部分成本压力。电池厂毛利率有望回升,或将迎来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

  相关公司: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中航锂电、国轩高科(002074)、孚能科技(688567)。

  上游锂资源环节:预计2021-2023年,锂供给需求差为-1.6/-1.3/-0.6万吨LCE,新能源需求占比提升、持续性更强,但新增供给投产难度更大、周期更长,锂资源开发难度与进度难以匹配下游需求增长的速度和量级,供需有力支持中长期高锂价,产业链利润上移,相关公司有望实现超额利润。

  相关公司:科达制造(600499)、融捷股份(002192)、盛新锂能(002240)、天齐锂业(002466)。

  中游材料环节:格局清晰、优势明显、供需仍然紧张。

  1)受设备、技术壁垒影响扩产有限,高端产能供需偏紧,龙头受益的隔膜、铜箔环节:恩捷股份(002812)、星源材质(300568)、嘉元科技(688388)、诺德股份(600110)等;

  2)石墨化因高耗能,供需紧平衡的负极及石墨化环节:璞泰来(603659)、贝特瑞(835185)、翔丰华(300890)等;

  3)以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为代表的高增速赛道:德方纳米(300769)、当升科技(300073)、容百科技(688005)、中伟股份(300919)、华友钴业(603799)等

我们将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的财经资讯以及股票基金新闻,了解更多财经新闻资讯欢迎关注腾赚网。
  风险提示: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对当前时点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标签: 锂电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