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不再“一桩难求”?充电行业迎来新风口,产业变革势在必行
五一长假脚步渐近,然而,去年十一长假充电焦虑犹在眼前,当时新能源汽车因充电问题频登热搜,车主哭诉“一桩难求”。
如今新一轮长假出行中,电动汽车是否还会遭遇补能尴尬、车在囧途是否还会再次上演,也成为业界与用户关心的一大问题。
政策力度支持力度加大 充电桩有望站上新风口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及充电设施数量持续攀升。截至3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891.5万辆,而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10.9万台,车桩比约为2.9:1.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另外4月2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310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了充换电基础设施,共建成充电桩约13374个。
发布数据同日,交通运输部透露,已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起草了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目前行动方案正在征求各地意见。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刚刚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推动车桩协同发展,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在2022年国家定调“稳增长”的背景下,充电桩、换电站的投资建设作为“新基建”系列,有望成为2022年基建促增长的重点领域之一,获得政策支持适度超前发展,充电桩产业链或将迎来新风口。据国元证券分析,未来十年,充电桩市场总投资额将近万亿元,预计2020年至2025年累计市场空间超千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行业短板浮现 痛点何解?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增多,与之配套的充电桩行业在经历野蛮生长之后,也开始成为不少投资者眼里的前景广阔的一片蓝海。不过,路越多、车越堵的“当斯定律”也同样浮现,现阶段充电桩问题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最为显著的便是随“出行潮汐”而来的“充电潮汐”。
回看去年十一长假的“充电焦虑”,充电慢、可用充电桩少是两大掣肘;而若放眼整个行业,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坏桩无人维修、充电桩无故断网、利用率低、服务不到位、车桩不兼容、APP用户体验不佳则是市面许多充电桩饱受诟病的几大问题。
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开始寻求解决方案,其中,深圳市润诚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CD润诚达”)率先交卷,针对难题逐个击破。
公开资料显示,RCD润诚达主营智能汽车充电设备和数字能源整体解决方案。该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充电技术与设备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还连续获得中国金桩奖十大新锐充电设施企业、十大充电桩设施创新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对行业而言,在提升充电速度方面,发展新能源车快充技术是如今新能源市场的大势所趋。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就已明确提出,电动车行业要加强大功率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的发展规划。
对此,RCD润诚达也给出了“加大充电功率”的解决方案。RCD润诚达场站充电功率已推出360kW和480kW,且即将推出720kW超充液冷充电桩,输出电压均可达1000V,理想状态下1分钟即可充10度电,可满足目前全部车型的充电需求,场景适配率高达100%。
数字能源管理才是解决之道
实际上,除了充电技术发展本身之外,充电桩行业短板逐渐浮现,总体来看,解决上述问题不能只依靠“建桩”,综合运维与用户体验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武器,云数据平台、充电设备和用户侧储能的结合,充/储电数字化运营才是目前碳中和战略落地的最佳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一桩难求”的问题。
针对这一命题,RCD润诚达更是在三条线同时做好准备。
其一:技术端,RCD润诚达大数据云平台搭载与阿里、腾讯同类型架构的服务器,千万级接入能力保证通讯稳定流畅;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形成强有力的灾备系统,数据0丢失;
其二: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及安装规范完善,确保前端充电站的合理规划,推出“智能场站”方案,结合智能摄像头+智能地锁+充电桩联动系统,实现充电车位远程管理;
其三:建立覆盖全国的服务团队,配合RCD润诚达大数据云平台对充电站点、充电桩、网关设备进行全天候的管控及告警信息处理,7x24小时人工客服专线,实时响应用户求助,其人性化的充电模式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是大呼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9月,RCD润诚达宣布完成洪泰基金领头的近亿元B+轮融资,两年的时间便已完成四轮融资,该公司CEO王浩表示,2022年润诚达将实现以充电桩为场景切入点,成为全场景全栈式的智能充电设备综合服务商。
而RCD润诚达今年针对长假出行高峰,还计划推出移动式储能充电车,满足在途充电站的假期高峰弹性充电需求的同时,也可用于道路充电救援,有效缓解高峰充电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