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韩信谁用兵厉害(白起与韩信谁的含金量高)
同为中国武庙协会的荣誉会员,出色的军事家,为何韩信会看不起白起带兵,又或者说白起真的弱于韩信吗?今天就带大家结合史册详细分析韩信和白起究竟孰强孰弱。
首先声明的是目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比较稀少,等到司马迁写史记时又距离战国时期较遥远了,所以关于人物并不能像《三国志》一样事无巨细的描述。
这里主要参考资料为《战国策》《史记》《水经注》《睡虎地秦简.编年史》以及一些额外的散记,挑出其中被大众所认可的段落作为对比,简单来说以我为准,没啥问题。
首先要对比两个军事家的能力,就要先知晓两个人的军事生涯都有过哪些成就。
先说白起,白起最高爵位是秦昭襄王时所封的武安君,这里需要说的是当时的周王朝还未完全覆灭,所以各诸侯王能分封的爵位,就不能按照中国传统 公,侯,伯,子,男 来定,“君”已经是白起能被分封的最高地位。
除了白起,还有一些比较知名的君,比如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在周王室势微的情况下,君爵的实际地位大概处于伯爵之上侯爵之下的位置,相对于韩信的封侯拜将 地位肯定是要略逊一筹的。
当然看双方将领的能力肯定不能光看地位高低,武将自当是要沙场立功,白起一生征战沙场30年,杀伐果决,极其擅长打歼灭战,军事生涯中攻克城池70余座,歼敌百万,未尝一败,号称百胜将军。
图取自电视剧《大秦帝国之掘起》
公元前293年,当时的白起还只是秦国最低等级的将领左庶长,在穰侯魏冉举荐下,白起率军进攻韩国新城。
被打疼了的韩国站不住了于是向实力稍强的魏国求援。同年韩、魏、东周联军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率兵至伊阙与秦军对峙。
在兵力方面秦国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刚好触发了白起以少胜多的buff,战神白起看着谁也不想做出头鸟的联军,选择了主动出击,逐个击破。
伊阙之战秦军共斩首24万,占领伊阙在内的五座城池。至此白起初露头角升官至国尉。
公元前278年白起带领秦军采用迂回穿插的战术深入楚国腹地,一路上白起让士兵烧掉了撤退的船只,拆除桥梁,每个士兵只能携带少量粮食,破釜沉舟只为直取楚国的国都鄢城。
而楚国早已在此设下重兵,秦军久攻不下,于是白起在鄢城西百里处开始筑堤蓄水,修筑长渠直达鄢城,待水势足够白起下令开渠灌城。
《水经注》中对此战有过描述大水冲垮了城墙东南角,仅仅一瞬间城内尸横遍野,被淹死的军民不下数十万,尸体腐烂臭气冲天,鄢城又因此被称为臭池,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是听闻了此战选择投河殉国。
《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攻破楚国国都的白起仍不罢休,一把火烧了楚国各代先王的陵墓夷陵,从身体到精神彻底摧毁了楚国人,往后几百年陆逊火烧刘备七百里联营也是这里。
自此楚军大败,再也无力跟秦国争霸,后续被秦将王翦灭国,白起也因功被封武安君。
随后的这位人屠武安君彻底开挂,专挑各国精锐去打,并且战无不胜,华阳,径城之战,白起斩首赵魏韩各国军队共20万。
公元前262年白起来到了生涯巅峰,当时秦国发兵包围了韩国的上党,而上党郡守不愿投降便私自派使臣将上党送与了赵国,想看赵秦鹬蚌相争,自己能渔翁得利,而这个举动刚好给了秦国攻打赵国的理由。
公元前261年四月,秦军左庶长王龁向赵国的长平发起了进攻,赵国方面也派出了名将廉颇选择迎战,但是长平地理位置注定了易攻难守,廉颇选择了控制战损,且战且退,避掉秦军的锋芒尽可能的保存实力。
秦国是异地作战粮草供给线远远长于赵国,廉颇想要拖到秦军粮草将尽的那一刻再进行决战,只不过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给了廉颇当头一棒。
久攻不下的秦国派人到赵国实行了反间计,而赵孝成王也听够了前线传回战败的消息,于是便派赵括接替了廉颇,想要在长平与秦军决一死战。
在得知赵国阵前换将的同一时间,秦国暗地里派白起接替王龁担任主将,并且严令军中不要走漏消息,否则格杀勿论。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熟知了赵括接任主将后,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结果陷入了白起布下的包围圈,在突围46天无果后,最终赵括战死,20万赵军降卒被坑杀。
说句题外话其实长平之战的结局也并不完全怪赵括,当时赵国的国力已经远低于秦国。
廉颇在长平与秦国的拉锯战,每一天 对赵国来说都是巨大的消耗所以赵王也需要一场决战来分出胜负,赵括只是奉命主动出击,然后很不走运遇到了白起。
长平之战前后白起共斩杀赵兵45万人,至此白起也达成了一个疯狂的成就“百万人屠”。
根据史料统计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就杀掉了其中的二分之一,当然这样光靠史料上的数字进行叠加统计并不严谨。
随着现代考古工作的一步步进行,日后肯定会有对战国史更为精细的发现,比如说考古学家在如今的山西高平,不断发现战国时期的尸骨坑,已经侧面验证了长平之战的真实性。
白起以一人弱六国对后续秦国一统奠定了基础,说他是战神这一点无可争议。
而兵仙韩信的军事生涯同样战功赫赫,甚至比起武安君白起要更胜一筹。
韩信祖籍江苏淮阴,被后世尊称为“兵家四圣,汉初三杰”。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国士无双,多多益善,等等等等,活脱脱一个行走的成语大全。
根据《史记》记载韩信布衣起家,身高八尺,喜欢负剑游历,一副游侠的模样相当潇洒,唯一缺点就是穷,生在乱世之中,能活着全靠去朋友家蹭饭。
平平无奇的蹭饭小天才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元前208年韩信先投靠项羽,然后又觉得跟项羽混没有前途,于是又过了2年韩信带着一群小弟投靠了当时还是小老板的刘邦,最终在萧何的举荐下获得刘邦赏识封候拜将。
那时的刘邦可能也没想到,他收留的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伙子将会给他带来整个天下。
在被封为汉军大将后,韩信的才华彻底展露,公元前206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逼得名将章邯自杀,顺带夺取了三秦之地。
来年5月,韩信声东击西大败魏军,活捉魏王豹,魏国覆灭后韩信并没有停下脚步,9月份就挥师东进用闪电战击溃了代国和赵国的联军,并且乘胜追击将代国灭国。
公元前204年韩信开始进攻赵国,这也成就了韩信一生中最经典的一战,为了抵御韩信的攻势,赵王派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提前占据有利地形。
赵国谋臣李左车建议陈余派精兵3万绕路去截断韩信的粮草,在正面赵军则高筑营垒,拒险坚守,让韩信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
结果自负的陈余直接就拒绝了,因为邬县之战后刘邦抽走了韩信的主力军队,此时的韩信手里只有刚组建的3万新军,于是手握大优势的陈余开始飘了,想要在正面击溃韩信。
听到陈余没有采用李左车的建议,韩信心中大喜随后开始施号发令,汉军2000轻骑每人手持一面红旗,在夜晚沿小路隐蔽前进去赵军的大营附近设伏。
而韩信则用自己做诱饵吸引赵国主力军队离开营地,最终双方在棉河东岸开启了混战,由于无路可退汉军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作战,一时间与人数优势的赵国军队竟然打的有来有回。
陈余看到久攻不下便下令撤退,而这一退正中韩信下怀、井陉口的地形狭窄,严重影响了赵国军队撤退的效率。
更要命的是此时韩信的2000伏兵已经趁机占领了赵军大营,撤退的赵军看到满营的汉军军旗彻底军心涣散,被韩信两面夹击,20万军队顷刻间灰飞烟灭,著名的背水一战便出自这里。
随后韩信听从降将李左车的建议用一封信招降了燕国,公元前204年韩信带兵攻破了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并且打败了前来救援的西楚军队,这一战楚国大将龙且战死。
公元前203年韩信统帅所有汉军与项羽在垓下进行了决战,最终项羽大败自刎,西楚灭亡。
自此韩信只用了四年时间就灭了秦朝残余势力,外加齐代赵魏燕西楚六国,而此时的韩信还不到三十岁,所以他确实也有狂妄的资本。
说到这里相信各位观众都对韩信和白起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其实无论从职位到生涯荣誉韩信都是要更胜一筹的。
唯一有争论的便是带兵能力,因为战国时期名将如云,孙膑,李牧,廉颇,王翦这些名将每一个都能独当一面,而楚汉更像是韩信的一支独秀。
再者白起打的是强国之间巅峰时期的国家军,而韩信打的大都是六国覆灭后起义的农民军,战争训练组织水平是绝对会存在差距的。
这一点可以从秦汉对匈奴外战中可以看出来,根据《史记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匈奴趁机举兵大肆入侵赵国国境。
可是赵国依旧凭借名将李牧的发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兵,打的匈奴往后十多年都不敢靠近赵国边境,而秦国对于匈奴更是一直是处于强势压制状态。
而《史记 卷一百一十一 匈奴列传》中记载,刘邦在一统天下后亲率32万大军征讨匈奴,却被匈奴打得满头是包,以至于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
当然白登之围跟韩信没啥关系,因为韩信根本没去。
只是说跨时代对比要考虑一些更胜层次的地方,比如说综合国力,军队的战斗力,两位军事家的风格极为相似。
韩信的兵贵神速以及背水一战,与白起的孤军入楚简直如出一辙,我们从很多战争中都能看到彼此的影子。
两个人军事智商极高,又同样情商极低,功高盖主而不自知,这样的人往往能乱世为将,却无法盛世为臣。
两个人的下场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真要关公秦琼战一场,那我还是更加看好韩信,没什么别的原因,因为同样优秀的情况下,韩信更加年轻!
:3027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tengzhuan.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